粉末炭黑
產(chǎn)品簡介:
定義:
煤、石油、生物質(zhì)燃料等不完全燃燒后所形成的細小顆粒。炭黑進入大氣后,能吸收太陽光,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
烴類在嚴格控制的工藝條件下經(jīng)氣相不完全燃燒或熱解而成的黑色粉末狀物質(zhì)。其成分主要是元素碳,并含有少量氧、氫和硫等。炭黑粒子近似球形,粒徑介于
10~500μm 間。許多粒子常熔結或聚結成三維鍵枝狀或纖維狀聚集體。在橡膠加工中,通過混煉加入橡膠中作補強劑(見增強材料)和填料。炭黑是最古老的工業(yè)產(chǎn)品之一。
理化性質(zhì): 各種炭黑的差異主要在表面積(或粒子大?。?、聚集體形態(tài)、粒子和聚集體的質(zhì)量分布和化學組成等方面。
結 構:
炭黑的第二個重要性質(zhì)。炭黑的結構取決于聚集體尺寸、形狀以及每個聚集體的粒子數(shù)和平均質(zhì)量。上述這些特性均影響聚集體的堆積狀態(tài)和粉末的空隙容積。通常,炭黑的結構用DBP(dibut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值表示。炭黑在 170MPa下壓縮4次后的DBP值,習慣上稱為壓縮吸油值或24M4DBP值。壓縮吸油值更真實地反映炭黑聚集體在膠料中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