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手機預裝應用軟件需可卸載
12月23日,工信部網站發(fā)布《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預置和分發(fā)管理暫行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
其中第七條明確規(guī)定:生產企業(yè)和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可卸載。
這意味著,只要不是基本功能軟件,哪怕是手機廠商自家開發(fā)的應用,也應該支持卸載。
那么,哪些軟件屬于基本功能應用軟件呢?工信部網站同日發(fā)布對《規(guī)定》的解讀中提到主要有4類:
一是操作系統(tǒng)基本組件:如系統(tǒng)內核應用、虛擬機應用、網絡瀏覽引擎等;
二是保證智能終端硬件正常運行的應用:如藍牙、GPS、指紋傳感器應用等;
三是基本通信應用:如短信、撥號、聯(lián)系人等;
四是應用軟件下載通道:如應用商店等。
《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還規(guī)定:未經明示且經用戶同意,不得實施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開啟應用軟件、捆綁推廣其他應用軟件等侵害用戶合法權益或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
銷售商:
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安裝軟件
除此之外,《規(guī)定》值得關注的點還包括:
為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提供代收費的企業(yè),應加強對計費、收費行為的管理,杜絕不明扣費。收費企業(yè)應對用戶確認信息和計費原始數據至少保存5個月,并為用戶查詢提供方便;
涉及收費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應嚴格遵守明碼標價等相關規(guī)定,明示收費標準、收費方式,明示內容真實準確、醒目規(guī)范,經用戶確認后方可扣費;
手機廠商應約束銷售渠道,未經用戶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動智能終端中安裝應用軟件,并提示用戶終端在銷售渠道等環(huán)節(jié)被裝入應用軟件的可能性、風險和應對措施;
確保除基本功能軟件之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件可由用戶方便卸載,確保已被卸載的預置軟件在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tǒng)升級時不被強行恢復。
該《規(guī)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實施。
用戶對預裝APP有多煩?
其實,對于預裝APP的批評聲音每年都有,早在2014年"315"前夕,某互聯(lián)網公司發(fā)布的《手機預裝軟件調查報告》就曾指出不合理預裝軟件的三大隱患:占據大量手機內存、自動聯(lián)網消耗流量,預置木馬病毒引起個人隱私泄露。
在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預裝軟件用戶調查報告》顯示,在新買智能手機的用戶中,有第三方預裝軟件情況的占到87.9%。
近八成用戶表示其新買智能手機里含有15個以上第三方預裝軟件,其中以31-45個的數量范圍為主,占32.8%,其次是16-30個,占28.3%。
在用戶使用強制預裝軟件的頻率方面,有近30%的用戶表示從不使用,66.8%的用戶很少使用,僅有5.3%的用戶經常使用。從使用頻率上,也可以窺見用戶對這些強制預裝軟件的反感程度。
在
企鵝
智酷發(fā)布的《2015年中國手機預裝軟件調查報告》顯示,手機應用商店才是用戶獲取APP最主要的渠道,而非預裝或自帶軟件。數據顯示,有76%的用戶是通過應用商店獲取APP,而使用預裝/自帶方式的只占到10.7%。
新規(guī)出臺對手機廠商影響大
《規(guī)定》的出臺,對提供軟件下載的應用寶、豌豆莢等應用商店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應用商店所提供的軟件本身就可卸載,應用商店只需要在應用審核方面加強管理,確保上架應用不出現(xiàn)亂收費、泄露手機個人信息等情況出現(xiàn)。
受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各大手機廠商,一方面,目前很多手機預裝的應用軟件都無法卸載,盡管用戶屢屢抱怨,但手機廠商并沒有整改的決心;另一方面,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在硬件價格戰(zhàn)盛行之下,預裝應用是手機廠商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
據騰訊科技不完全統(tǒng)計,在《規(guī)定》出臺后,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網友對
蘋果
不可卸載預裝軟件的不滿最多。據悉,
iPhone
自帶的很多非基本功能的應用軟件都不可卸載,其中包括指南針、watch、播客、音樂、
游戲
中心、提醒事項、股市、健康、視頻、日歷、iBooks、備忘錄等。不過,也有用戶指出,最新iOS下,用戶已經可以對非必須的應用軟件進行卸載了。
此外,安卓機型中,不可卸載的軟件也不少,比如很多國內安卓機型都預裝的手機管家、日歷、天氣、會員服務、播放器、主題等軟件都不支持卸載。不過相對而言,安卓系統(tǒng)還有一種可卸載軟件的方法,即通過Root權限管理進行卸載。
《規(guī)定》的出臺,意味著未來手機廠商的預裝不可卸載的非基本功能軟件都將支持卸載,這將直接影響到手機廠商自身的業(yè)務發(fā)展,甚至可能影響到企業(yè)的營收表現(xiàn)。
除了對手機廠商的影響,對于用戶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除了不用煩惱內存占用及偷跑流量以外,最大的好處是不用再擔心個人信息的泄露。
由于《規(guī)定》明確提到未經明示且經用戶同意,不得實施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這或將在某種程度上遏制電信詐騙和犯罪。
此外,在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層面,基于用戶行為習慣進行商業(yè)推廣的行為也可能受到影響。比如當你在某電商搜索瀏覽某商品后,再次登錄時就能看到類似商品的推廣信息,這其實就是用戶的瀏覽痕跡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抓取。未來如果《規(guī)定》得以嚴格執(zhí)行,那么類似的情況將不再發(fā)生。